Monday, August 18, 2008

Fwd: 希望刘翔再破世界记录

---------- Forwarded message ----------
From: 韩寒 <rssfwd@rssfwd.com>
Date: Mon, 18 Aug 2008 08:48:17 +0000
Subject: 希望刘翔再破世界记录
To: auvvua@gmail.com

今天我早起看奥运会的田径比赛,很遗憾的是刘翔因伤退出了比赛。可以想象的是,无论主流媒体把这事粉饰的多么和谐,把国人描绘得多么善解人意,但其实会出现很多的说辞和责骂侮辱,对于刘翔也将面临一个很大的困难,这下不是几个栏在你眼前,是好几亿个栏。对于很多人来说,刘翔应该坚持跑完第二枪,这样才不算临阵脱逃,当然,这是我们多年讲究和赞美"带病坚持上课"是有关的。很多人的意思是,这么多人在看,就算骨折了也要爬到终点,并自作聪明把这种其实是取悦国人表演认为是体育精神。甚至有某些一直接受假大空教育的体育评论员还认为刘翔应该走完110米,以便于取悦于他和某些观众,接受他为代表的那一类人对于体育的理解。其实这根本就不是体育精神,这就是煽情,是超女精神。奥运精神就是国家为重,从事体育的目的是为国争光那才是对体育的最肤浅和反动的理解。还有人会觉得刘翔如果有伤,那么应该提早退赛不应出场告之大家。当然,估计这么想的都是刚买了决赛高价票的。

其实我个人,我也希望我的读者给予一个运动员真正的理解。就是受伤退出了某场比赛,没有能够获得金牌,那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这场比赛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大家都知道,我们说,奥运是不政治的,但其实我们的奥运是最政治的,我们说,体育是全民的,但我们的体育是最不全民的。体育,尤其是奥运金牌对我们来说是政治任务,对于很多运动员来说也是一生命运所系,这就是为什么我国的举重如此出色。所以,在中国人民的好朋友艾蒙斯打了一个4点4环的时候,我虽然为他觉得非常的遗憾,但我还是高兴中国人拿到冠军的。这种高兴不是什么民族自豪,是为这个中国运动员的个人而感到高兴。除了个别一些国家,人家很多发达国家的老外拿不到就拿不到了,回去后生活没有什么大的影响,但在我们国家就不一样,这就可以完全改变一个运动员甚至一个团体或者一个体育项目的命运。因为体育是我们展示强国形象的一个手段。大家都希望自己国家的运动员能够拿金牌,但我们很多时候只能感受到体育的政治任务感,体育的民族自豪感,体育的象征意义,但是还很少在感受到体育的乐趣。

因为如此,我才特别希望我们的运动员能拿金牌,因为他们都太不容易了。最好全世界所有的金牌都归我们拿,因为金牌对于我国运动员的意义比其他国家要重大很多。当然,射箭的金牌还是要给韩国几枚的,要不然他们会认为这些中国运动员都是韩国人。朝鲜人民也要给几枚,相信他们和我们的心态差不多。

刘翔依然是我最欣赏的运动员之一,在电视里看到刘翔伤退,我根本没想这对于国家荣誉怎么怎么样了,但是很为他本人感到遗憾。我希望他早日康复。对于一个运动员,尤其竞技体育的运动员,一点小伤就完全可以改变一场比赛。我的右腿膝盖和脚也一直有伤,在赛车的时候完全没有影响,依然可以做出最快的时间,但是昨天我去踢了一场球,脚就真的不行了,所以我特别能理解那些有伤痛的运动员。

至于一些对于刘翔广告做太多的指责也是没有意义的,这些广告体育总局抽水不少,而且也花不了什么时间。在任何国家,这样的一位杰出运动员做的广告都不会比这个少。当然,我们肯定希望看到一个运动员可以不做任何广告,一直训练,我们管这个叫"专心训练",日子也很清贫,但是不断拿冠军,我们管这种冠军叫"为国家争得荣誉",等到退役以后也没什么钱,大家也把他们都忘了,几年后突然冒出一个新闻,说某某奥运冠军去给人搓澡了,大家也就唏嘘感叹几声世道。

其实,世道是由唏嘘感叹的人构建起来的。我希望刘翔可以再次拿到世界大赛的冠军,而弥补这一次失利的最好办法也是再次打破世界记录。当然,打不破也不妨碍他是中国最伟大的田径运动员。他赢得了所以这个项目的荣誉,当然,说得难听点,是叫为国家赢得了这个项目所有的荣誉,很可惜的是他不知道能不能赢得国民的理解。

韩寒 Mon, 18 Aug 2008 05:47:46 GMT+8

___
Source: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1280b0100aeaw.html
--
To unsubscribe from [1]this feed, click [2]here
To manage other subscriptions, click [3]here
~
Powered by [4]RssFwd, a service of [5]Blue Sky Factory, Inc

[1] <http://blog.sina.com.cn/rss/twocold.xml>
[2] <http://www.rssfwd.com/rssfwd/unsubscribe?id=335051&email=auvvua%40gmail.com&genpass=828960bdd063ff8dc7c079e9118fe39b>
[3] <http://www.rssfwd.com/rssfwd/opml/auvvua%40gmail.com;828960bdd063ff8dc7c079e9118fe39b>
[4] <http://www.rssfwd.com/>
[5] <http://www.blueskyfactory.com/>

--
Sent from Gmail for mobile | mobile.google.com

Thursday, August 14, 2008

palm地图

搞了一下终于把palm treo 的地图搞好了,如果有个gps就完美了
tomtom 有德国和法国的地图,没有gps只能当普通地图使用了
tracker 南京的地图(问题:不能导入jpg图片直接死机)
普通的jpg格式的地图用rscviewer看

Fwd: 黑色技术——计算机病毒简史(一)

---------- Forwarded message ----------
From: 科学松鼠会 <rssfwd@rssfwd.com>
Date: Thu, 14 Aug 2008 09:16:38 +0000
Subject: 黑色技术——计算机病毒简史(二)
To: auvvua@gmail.com

就像我们在有些科幻动作电影中看到的那样,整件事超出了他的控制。他的撰写的这个程序有点问题,开始无休止地复制自身,占据了大量磁盘空间、运算资源以及网络带宽,最终导致网络瘫痪和计算机死机。他的这个程序感染了大约6,000台计算机,而受到影响的则包括5个计算机中心和12个地区结点以及在政府、大学、研究所和企业中的超过250,000万台计算机。美国国防部马上成立了计算机应急行动小组,来削弱这次事件的影响并且减少损失。据估计,这个程序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约在9,600万美元左右。人们从这时开始,才意识到病毒能够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后来他被判处1万美元罚款和400小时的社区服务。由此看来,从事计算机科学的研究也是有风险的。他的这个小小实验给计算机病毒添加了一个全新的分类,叫做"蠕虫"(Worm)。

有趣的是,早在1977年出版的一本小说中就提到了类似的概念。加拿大作家托马斯·J·瑞安(Thomas.J.Ryan)写那本科幻小说叫做《P-1的青春期》(The
Adolescence of P-1,一译《P-1的春天》),在那本小说里,一个叫做"P-1"的人工智能程序几乎传染了所有美国的计算机。后来,加拿大以此拍了一部叫做《捉迷藏》(Hide
and Seek)的电视电影,获得了不错的评价,在IMDB上得分高达8.9分。

说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得大概谈一下计算机操作系统和互联网。虽然公认的电子计算机发明于1946年,但是此后很长时间都不是普通大众能够买得起的。那时候的计算机过于庞大,过于昂贵,并且过于复杂,只有一些政府机构和大型企业才能够购买和使用。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的时候,Intel才创造性地推出了8008芯片,把计算机的运算器部分全部做在了一个小小的硅芯片上。第二年,他们推出了8080,速度是8008的十倍。微软(Microsoft)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William
"Bill" Henry Gates III)和保罗·艾伦(Paul Gardner
Allen)在1975年1月份的《大众电子学》(popular
electronics)杂志封面上看到了真正的微型计算机的广告,那是一台由MITS(Micro Instrumentation and
Telemetry Systems)设计和制造的叫做牵牛星8800(Altair
8800)的方头方脑的家伙,以现在的眼光看起来简单得可怕。它没有我们现在看来司空见惯的屏幕,而是通过发光二极管的点亮或者熄灭来表示信息。就是这样一个方盒子促使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创建了传奇般的微软公司。在他们创建微软公司的时候,苹果公司(Apple
Inc)要到第二年的愚人节才会成立,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IBM)已经有了79年的历史,惠普(Hewlett-Packard
Company,HP)也已经36岁了,而迈克尔·戴尔(Michael Dell)这个DELL公司的创始人才十岁,还没开始做他的邮票生意呢。

[1][2]

带有Altair 8800广告的《大众电子学》封面

七十年代是计算机发展的战国时期。每一个厂商都在试图与其他厂商采用不同的标准,以巩固自己的顾客群,使他们不会很容易就转到别的厂商的机器上。1980年,IBM提出了"兼容机"(Compatible
Machine)概念,占据了大量的市场份额。微软公司推出了MS-DOS(Microsoft Disk Operating
System),并且和IBM的PC捆绑销售,很快就流行了起来,进而慢慢奠定了软件业巨头的地位。随后其他计算机厂商也迅速跟进,纷纷生产能够和IBM
PC兼容的硬件。而苹果公司,虽然推出了广受欢迎的苹果-II(Apple-II)型,但是因为坚持不开放硬件和软件标准的原因,市场份额开始快速地萎缩了。

刚才提过的"巴基斯坦"病毒就是感染DOS下磁盘引导区的病毒。一般来说,一种病毒只能在一种操作系统上运行,DOS的流行成了"巴基斯坦"病毒流行的先决条件。

再来看看造就了"蠕虫"的互联网。我们现在使用的互联网(Internet,也叫做因特网)脱胎于1968年末美国国防部国防先进技术研究署(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的一个计划。这个计划叫做"ARPANET"(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先进技术研究署网络),本意是连接各个厂商生产的不同计算机,从而保障在战争时期的通信和指挥依然通畅。项目进行得很顺利,1969年就开始实验,连接了美国本土的四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后来越来越多的大学和机构都加入了这个网络,并且企业和个人也开始尝试通过网络来传递信息,最终成为了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互联网。附图是1977年APRANet的示意图,我们可以看到,当时麻省理工学院(MIT)就已经在连接在这个网络上了。

[3][4]

ARPANET,1977(点击可看大图)

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塌了,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了,持续了数十年的"冷战"时代终于终结了。互联网开始迅速发展,不仅仅应用于研究和军事领域,大量的商业信息也在互联网上传递起来。1994年年,互联网上的商业信息首次超过了科研信息,互联网作为一个商业平台的潜质开始慢慢地为人们所了解。我国在这年加入了互联网,同时打开了一条病毒进入国内的高速公路。

这个时候,在DOS上传播的病毒也已经发展了好几个阶段了。从最早的引导区病毒开始,发展到DOS可执行阶段、伴随及批次阶段、幽灵阶段和病毒制造机阶段。而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Windows操作系统的始祖——Windows95还没上市呢。

最早的引导区病毒除了我们提到过的"巴基斯坦"病毒之外,比较知名的还有"小球"(Pingpang)、"石头"(Stone)以及"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病毒。"小球"病毒是最早传入我国的计算机病毒,最早是在大连市统计局被发现的。当这个病毒发作时,计算机屏幕上会出现一个小球弹跳不休,在碰到屏幕边缘的时候就反弹,像乒乓球一样。这也是这个病毒名字的由来。感染了"石头"病毒的计算机屏幕上将会显示"Your
PC is Now Stoned.",并且可能导致某些硬盘和软盘无法再使用。"米开朗基罗"每年3月6号发作——这一天是米开朗基罗的生日——发作起来会删掉当前磁盘上的所有数据。

1989年,出现了可执行文件型的病毒。这类病毒把自己复制到可执行文件中,当用户运行这个可执行文件的时候,病毒就会在内存中复制一份,并且传染那些未被感染的可执行文件。一般来说,被可执行文件型病毒感染的文件,会比正常文件略大一些。例如"1575"、"1465"、"2062"、"4096"等病毒,就是用它们自身所占的字节数来命名的。这一类病毒中最出名的应该算是"黑色星期五"病毒和它的一个变种"耶路撒冷"(又名Stone3)。这种病毒每到既是十三号又是星期五的日子发作,一旦发作计算机里的数据基本上就保不住了。

大概是在1992年,出现了一种叫做"金蝉"(Golden
Cicada)的病毒,给病毒分类又加了一种"伴随型病毒"。这种病毒会把原来的文件改名,如果原来文件的扩展名是"EXE",那么就改成"COM";如果是"COM",就改成"EXE",然后把自己改成文件本来的名字。扩展名是文件名的点后面的部分,例如"病毒简史.doc"这个文件的扩展名就是"doc"。扩展名是给操作系统看的,操作系统决定用什么程序或软件来打开当前的文件,例如"doc"类型的文件默认情况下是用Word这个软件来打开的,如果计算机上没有安装Word的话,就会用写字板来打开。在DOS和后来的Windows操作系统中,"EXE"扩展名表示这是一个可执行文件,"COM"扩展名表示这是一个命令型文件。一般来说,当同一个文件夹下存在同名的EXE文件和COM文件时,DOS将会先执行COM文件。"金蝉"病毒就是利用了DOS的这个特性,当用户认为自己是在运行一个可执行文件的时候,实际上已经运行了病毒。

又过了两年,出现了幽灵病毒。这是一类新的病毒,在每次感染时都会产生出不同的代码,让过去依据"病毒特征码"来进行查杀的杀毒软件头疼不已。这是随着汇编语言的发展而出现的新技术,在反查杀的技术水平上比过去的病毒高出了一大截。随后病毒制造机也出现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VCL(Virus
Creation Lab,病毒制造实验室),能够生成上千万种病毒,每一种的特征码都不同。病毒生产开始规模壮大了,并且出现了一些专门研究病毒制造技术的组织,例如VLAD、29A等等。其中位于澳大利亚的VLAD组织是世界上最早编写出能够传染Windows
95和Linux操作系统的病毒的组织,技术实力很强。

在这一阶段,病毒的制造大都是一些计算机爱好者所为,出发点往往在于对技术的迷恋和好奇,而没有什么利益驱动。和杀毒软件设计者斗智,设计紧凑而精巧的代码,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漏洞并加以利用——这是这一阶段病毒发展的主题。

这些趴在键盘上彻夜不睡的年轻人只关心他们的技术。他们也许并不知道,这种好奇将会造就大约每年50亿美元的杀毒软件市场。

猛犸 Thu, 14 Aug 2008 02:25:22 +0000

___
Source: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1045.html
--
To unsubscribe from [5]this feed, click [6]here
To manage other subscriptions, click [7]here
~
Powered by [8]RssFwd, a service of [9]Blue Sky Factory, Inc

[1] <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uploads/2008/08/06-pe-jan-1975-cover.jpg>
[2] <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uploads/2008/08/06-pe-jan-1975-cover-thumb.jpg>
[3] <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uploads/2008/08/07-apranet-197703.jpg>
[4] <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uploads/2008/08/07-apranet-197703-thumb.jpg>
[5] <http://songshuhui.net/feed>
[6] <http://www.rssfwd.com/rssfwd/unsubscribe?id=475310&email=auvvua%40gmail.com&genpass=508d970d8863163feda2e9fa37017b87>
[7] <http://www.rssfwd.com/rssfwd/opml/auvvua%40gmail.com;508d970d8863163feda2e9fa37017b87>
[8] <http://www.rssfwd.com/>
[9] <http://www.blueskyfactory.com/>

Fwd: 黑色技术——计算机病毒简史(一)

---------- Forwarded message ----------
From: 科学松鼠会 <rssfwd@rssfwd.com>
Date: Thu, 14 Aug 2008 09:16:39 +0000
Subject: 黑色技术——计算机病毒简史(一)
To: auvvua@gmail.com

现在的计算机用户似乎都有了些共识。当计算机运行不正常的时候,当显示器蓝屏、频繁死机、文件打不开的时候,大部分用户的第一反应就是:"我是不是中了病毒?"

往往是这样。在大概十年以前,曾经听说过"戴口罩防止被计算机病毒传染"的笑话。现在不会再有人把这个笑话当真了,因为计算机病毒已经成为了我们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必然会接触到的东西。在接下来的部分里,我们将会带领读者,一起去看看这些在我们计算机中不受欢迎的小小程序。

一、早期的计算机病毒

在生物学领域中,病毒本来是指一类比较原始的、有生命特征的、能够自我复制和只能够在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生物。但在计算机科学领域里,所谓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1994年2月18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第二十八条)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与其他计算机程序的重要区别在于自我复制性以及它的破坏性。

实际上早在电子计算机发明以前,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就在一篇名为《复杂自动装置的理论及组识的进行》的论文里提出了可自我复制的程序的概念。顺便提一句,现在几乎所有计算机都是按照冯·诺依曼提出的构想而设计的,都属于"冯·诺依曼机",而冯·诺依曼本人也被称为"计算机之父"。

[1][2]

冯·诺依曼,帅哥

在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的贝尔实验室(Bell Lab)中的三个年轻人维克多·A·维索特斯克(Victor A
Vysottsky)、马尔科姆·道格拉斯·迈克尔罗伊(Malcolm Douglas McIlroy)和罗伯特·H·莫里斯(Robert
"Bob"H Morris)在忙于设计和开发UNIX操作系统之余,开发了一个叫做"达尔文"(Darwin)的游戏,在一台IBM
7090计算机上运行,以模拟生物的进化过程。他们这个游戏中,应用了冯·诺依曼曾经提到过的程序自我复制的理论。后来这个程序也被称为"磁芯大战"(Core
War),参与者自己撰写程序来和别人的程序争夺地盘,并且争取消灭别的程序。当时他们使用的编程语言是"Redcode"。1983年A.K.Dewdney(Alexander
Keewatin Dewdney)在《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
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计算机娱乐》(Computer
Recreations)的文章,把这种游戏介绍给大众。因为这种游戏只能在指定的环境中运行,因此虽然其中的某些程序具备了自我复制的能力,但是还不能称之为病毒。实际上,在他发表这篇文章的时候,"计算机病毒"这个名词还没有被发明出来呢。这个名词是直到1983年11月才首次提出的。

1983年,弗雷德·科恩(Fred Cohen)正在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攻读他的博士学位,他写出了可自我复制及感染能力的程序。他发现,这个程序能够在一个小时内传遍他的整个电脑系统,快的话只需要五分钟。11月10日他在一个电脑安全研讨会上公布了自己的研究结果,并且指出:"这一类型的程序可在电脑网络中象在电脑之间一样传播,这将给许多系统带来广泛和迅速的威胁。"他的导师艾德勒曼(Len
Adleman)将这一类型的程序命名为计算机病毒。(BTW,艾德勒曼也是牛人来的。RSA加密算法中的A,就是他。)

[3][4]

弗雷德·科恩

这下子人们终于知道该怎么称呼去年的一个恶作剧了。1982年初,就读于Mt.Lebanon高中的九年级学生理查德·斯克伦塔(Richard"Rich"
Skrenta)在苹果II型(Apple II)计算机上写出了一个叫做"Elk
Cloner"的程序,并且把它拷贝到游戏软盘中去。当时人们对于软件的版权问题还不太在乎,盗版情况十分严重,相互复制软件是十分平常的事。当写入了"Elk
Cloner"的软盘运行或启动时,它就会把自己复制一份放在计算机内存里,一旦有人将一张没有这个程序的软盘插进被感染计算机并输入指令来查看文件列表时,"Elk
Cloner"就会再复制一次并且把副本写入那张未被感染的软盘中。于是,这个程序就开始传播开来。当第50次启动被感染的软盘时,将会出现斯克伦塔写的一首短诗:

Elk Cloner: The program with a personality

It will get on all your disks

It will infiltrate your chips

Yes it's Cloner!

It will stick to you like glue

It will modify ram too

Send in the Cloner!

它会传染你的磁盘;

它会渗进你的芯片;

它在克隆哪。

它会和你如影随形;

还会修改你的内存;

继续传染吧。

这首诗写得倒像是使用说明。

[5][6]

理查德·斯克伦塔,资深帅哥

这个恶作剧的影响超出了斯克伦塔的想象。直到10年后,一个水兵在海湾战争期间还曾遭遇过它。而这个时候,斯克伦塔已经从西北大学毕业好几年了。

无论如何,斯克伦塔的"Elk Cloner"的破坏性还不很突出。1986年初,在巴基斯坦的拉合尔(Lahore),巴锡特(Basit
Farooq Alvi)和阿贾德(Amjad Farooq Alvi)
两兄弟编写了"巴基斯坦"(Pakistan)病毒,也被称为"(C)Brain"病毒。这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病毒,在DOS操作系统下运行,会把自己复制到磁盘的引导区里,并且把磁盘上一些存储空间标记成不可用。对于DOS来说,计算机启动的最后一个步骤是读取并执行磁盘上的主引导记录。主引导记录读取并执行磁盘上第一个活动分区的分区引导记录,而分区引导记录将负责读取并执行IO.SYS,这是DOS最基本的系统文件。主引导记录和分区引导记录像是一本书上的目录,失去了它们,计算机这个机器脑袋就不会找到磁盘上存放的文件了。"巴基斯坦"病毒在一年之内就流传到了世界各地,并且很快衍生出了很多变种,其中有一些变种造成的损失比原始病毒造成的损失还大。这两兄弟在当地经营着一家销售IBM
PC兼容机和软件的小商店,他们在接受时代周刊的采访时说,写出这个病毒的初衷只不过是为了保护自己写出的软件不被盗版而已。

有时候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就是这么大。

[7][8]

被巴基斯坦病毒改变的引导区

又过了两年,罗伯特·T·莫里斯(Robert Tappan
Morris)写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通过网络传播的病毒。还记得我们刚才提到的"达尔文"游戏的三个发明者吗?其中有一个叫做罗伯特·H·莫里斯,正是这个莫里斯的父亲。那是1988年,小莫里斯正在康奈尔(Cornell)大学读研究生。他想统计一下当时连接在网络上的计算机的数目,所以就写了一个程序,并且在11月2日从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的一台计算机上释放了出去。考虑到网络管理员们可能会删除掉他的程序,从而让他的的统计结果不够准确,所以他设置了一个自认为比较合理的方案:他让这个程序有一定的概率对自己进行复制,无论它所在的计算机有没有被感染都是这样。

[9][10]

罗伯特·T·莫里斯,青涩帅哥

猛犸 Wed, 13 Aug 2008 03:17:15 +0000

___
Source: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1040.html
--
To unsubscribe from [11]this feed, click [12]here
To manage other subscriptions, click [13]here
~
Powered by [14]RssFwd, a service of [15]Blue Sky Factory, Inc

[1] <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uploads/2008/08/01-john-von-neumann.jpg>
[2] <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uploads/2008/08/01-john-von-neumann-thumb.jpg>
[3] <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uploads/2008/08/02-fred-cohen.jpg>
[4] <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uploads/2008/08/02-fred-cohen-thumb.jpg>
[5] <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uploads/2008/08/03-rich-skrenta.jpg>
[6] <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uploads/2008/08/03-rich-skrenta-thumb.jpg>
[7] <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uploads/2008/08/04-brain-virus.gif>
[8] <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uploads/2008/08/04-brain-virus-thumb.gif>
[9] <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uploads/2008/08/05-robert-morris-jr.jpg>
[10] <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uploads/2008/08/05-robert-morris-jr-thumb.jpg>
[11] <http://songshuhui.net/feed>
[12] <http://www.rssfwd.com/rssfwd/unsubscribe?id=475310&email=auvvua%40gmail.com&genpass=508d970d8863163feda2e9fa37017b87>
[13] <http://www.rssfwd.com/rssfwd/opml/auvvua%40gmail.com;508d970d8863163feda2e9fa37017b87>
[14] <http://www.rssfwd.com/>
[15] <http://www.blueskyfactory.com/>

Monday, August 4, 2008

Fwd: 看完热闹看门道——奥运中的科学(八)

---------- Forwarded message ----------
From: 科学松鼠会 <rssfwd@rssfwd.com>
Date: Sun, 3 Aug 2008 23:03:49 +0000
Subject: 看完热闹看门道——奥运中的科学(八)
To: auvvua@gmail.com

摘自《奥运中的科技之光》,赵致真著。经赵致真先生授权,[1]科学松鼠会网络发布,转载请注明。

"奥运百年间,我们的无限心血和亿万财富都是为了对付"空气"而花费的。"

运动在"空气海洋"底部

人类百米成绩第一次突破10秒大关是在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上,美国运动员吉姆.海因斯以9秒95的成绩刷新了世界纪录。但不少人对这次海拔2240米处的"高原盛会"持保留态度,认为墨西哥城稀薄的空气减少了对速度型运动的阻力。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布伦.戴奇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奥运会属于全世界人民,而不仅仅属于海平面地区。"

不过,墨西哥赛场跑道上的空气密度确实比海平面地区要低将近30%。人们往往认为空气阻力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它们看上去完全"空空如也"。其实只要在奔驰的汽车上将手伸出窗外,就能立刻领略到空气的存在。摄氏零度的海平面上,每立方米空气重1,293克,随着海拔升高,空气柱的密度不断递减。我们的一切运动实际都是在
"空气海洋"的底部进行。

如同跳到水中会被"打湿"一样,我们在"空气海洋"中也会被"打湿",浑身上下的表面附着一层薄薄的空气。当奔跑的运动员把空气从前面的位置推开,身体周围的环流就会在身后形成低压的涡流区,这种"压差阻力"和奔跑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此外需要克服的,便是空气和运动员身体表面产生的摩擦阻力了。

1896年第一届雅典奥运会上,各国选手穿着五花八门的日常服装,跑起来不仅碍手碍脚而且兜风灌气,大大增加了空气阻力。1904年圣路易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出发前,人们才七手八脚将古巴运动员费力克斯.卡瓦加的袖子和裤腿剪掉。早期奥运会"成绩羞涩",很大程度归咎于选手们的"一身行头"。

[2][3]

1900年巴黎奥运会女子赛跑

此后奥运会田径场上,宽袍大袖迎风飘扬的装束很难看到了。运动服日益紧凑贴身,背心短裤连成一体,这种对选手的"包装"能"削平"躯体表面的"凸凹","抹圆"四肢连接处的"棱角",对人体进行局部的"流线处理"。加上不用一针一线的热接合技术,使衣服成为"天衣无缝"的整体,甚至消除了最微小的褶皱,使空气的阻力大为减少。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跑道上,澳大利亚土著女选手弗里曼身穿的"奇装异服"成为全世界目光的焦点,这种用五种不同纹理走向的纤维材料制成的"快衣"把弗里曼"从头到脚全包了",她在"第二层皮肤"中体验到一种"切入空气"的感觉,一溜烟夺取了400米比赛金牌。

[4][5]

2000年悉尼奥运会女子400米赛

运动服面料和质地同样在悄然变化。从棉、麻、丝到合成纤维,都曾成为不同运动服的上选。柔韧而富有弹性的"莱卡"则不仅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学性能,还能对肢体起到支护作用而防止肌肉颤动。最新的运动服在特殊区域还刻意处理成细密的纹理和凹陷,如同高尔夫球上的"麻子脸"那样能在运动中延迟空气边界层分离点而减少阻力。至于自行车服、溜冰服、滑雪服选用的各种镀铝、镀钛材料,通体闪耀着金属的光泽,简直如高级轿车的表面一般。厂商和研究人员在金钱上成千上万的投入,往往只是为了时间上百分之一秒的产出。

自行车运动的头盔不仅为了防止跌伤,更为了降低骑行中的空气阻力。也不仅为了避免长发飘飘,而是以头盔的水滴状外形取代运动员头部的自然外形,让高速前进中的涡流效应最小化。试验显示,戴上头盔的风阻明显小于"剃光头"的风阻。

令人泄气的是,人类在空气中运动的体型不仅不能和鸟类相比,甚至不能和直立行走之前相比。因为空气阻力和迎风面的截面积成正比。不过在有些运动中,我们却可以把体位大致恢复到四肢行走时的状况。自行车、滑冰、滑雪等项目中运动员躬下身体成90度,背部保持和地面平行,便已经大致找回了人类直立行走前奔跑时对风的感觉。

[6][7]

自行车运动员在风洞中测试

风洞的问世已经有一百三十多年了。莱特兄弟1903年发明第一架飞机便有风洞的功劳。根据运动的相对性和相似性原理,物体在静止的空气中运动所受到的各种空气动力作用,与物体不动而空气以同样的速度反向吹来效果相同。于是人们便在一个固定管道内制造出可控制的气流,模拟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周围的流场,通过传感器测出它在风中所受的阻力、升力、压力等参数。现代体育运动广泛使用了风洞这种航空试验设施。从科研机构到大牌厂家,都通过各种风洞试验来改进人体姿势和器材形态,寻找运动服、运动鞋生产的最佳工艺与材质。

1964年被因斯布鲁克冬奥会列入正式比赛项目的无舵雪橇大约是人类在空气中最快的运动了,选手们仰面朝天、两脚朝前躺在金属和玻璃钢制成的雪橇上,沿着长约1.5公里,落差120米的冰道高速滑下。国际大赛中获得过25块金牌的美国选手托尼.班休夫创造出了每小时140公里的吉尼斯纪录,这是一个在高速公路驾车也要吃罚单的速度。急骤的弯道上,巨大的离心力能让运动员承受7个重力加速度的压力。平躺的流线型姿势,按照空气动力学原理设计的冰橇、服装、手套、头盔、面罩、靴子等,共同成就了这一极限速度。

而奥林匹克各项运动中最接近于飞翔的比赛要数跳台滑雪。这是从1924年法国夏蒙尼首届冬奥会延续至今的招牌项目。选手们脚踏滑雪板,沿着长100米、倾斜角40度的助跳滑道获得每小时100公里的高速,然后利用惯性力和弹跳力纵身一跃,从90或120米级跳台的"悬崖"飞向空中,再沿抛物线"空降"到下面随势延伸的雪坡。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上,瑞士选手西蒙.阿曼在空中"飞"了130米远,2005年斯洛文尼亚举行的世界杯比赛中,挪威选手罗摩艾伦创造了飞行跳雪239米的世界最高纪录。比当年莱特兄弟的飞机第一次飞行距离多5倍。

[8][9]

跳台滑雪的英姿

这是最优美而华丽的空中姿态,早期的跳台滑雪空中动作让身体和滑雪板尽量平行,双臂伸向前方,后来改进为双臂向后靠紧臀部,使空气阻力进一步减少。此时跳雪运动员的身体已经成了一个"飞行器",从侧面看去,酷似一架飞机机翼的剖面图。气流在平直的滑雪板下流速较低,在头肩隆起的人体背部流速较高,从而形成向上的升力,为跳得更远赢得了呆在空中的更多时间。1985年,瑞典选手简.波卡罗夫首创了将两只平行的滑雪板变为V字形,也就是一个"外八字"。使飞行距离提高了10%并成为跳雪的标准动作。虽然两只V字滑雪板的空气阻力大于平行的滑雪板,但它们因为错开了身体的投影位置而增加了升力。恰如其分的"升阻比"是流体力学常常需要面临和回答的问题。

对于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臭的空气,运动员最知道它的分量。奥运百年间,我们的无限心血和亿万财富都是为了对付"空气"而花费的。要想提高运动成绩,那就必须了解空气,并不断学会同空气打交道。

上一篇:[10]跑道春秋

科学松鼠会 Sun, 03 Aug 2008 16:00:02 +0000

___
Source: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653.html
--
To unsubscribe from [11]this feed, click [12]here
To manage other subscriptions, click [13]here
~
Powered by [14]RssFwd, a service of [15]Blue Sky Factory, Inc

[1] <http://songshuhui.net>
[2] <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uploads/2008/08/clip-image0022.jpg>
[3] <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uploads/2008/08/clip-image002-thumb2.jpg>
[4] <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uploads/2008/08/clip-image0042.jpg>
[5] <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uploads/2008/08/clip-image004-thumb2.jpg>
[6] <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uploads/2008/08/clip-image0062.jpg>
[7] <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uploads/2008/08/clip-image006-thumb2.jpg>
[8] <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uploads/2008/08/clip-image0082.jpg>
[9] <http://songshuhui.net/wp-content/uploads/2008/08/clip-image008-thumb2.jpg>
[10]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644.html>
[11] <http://songshuhui.net/feed>
[12] <http://www.rssfwd.com/rssfwd/unsubscribe?id=475310&email=auvvua%40gmail.com&genpass=508d970d8863163feda2e9fa37017b87>
[13] <http://www.rssfwd.com/rssfwd/opml/auvvua%40gmail.com;508d970d8863163feda2e9fa37017b87>
[14] <http://www.rssfwd.com/>
[15] <http://www.blueskyfactory.com/>

--
Sent from Gmail for mobile | mobile.google.com

Sunday, August 3, 2008

gmail

计算机

--
Sent from Gmail for mobile | mobile.google.com

Fwd: Google Alert - china

---------- Forwarded message ----------
From: Google Alerts <googlealerts-noreply@google.com>
Date: Sun, 03 Aug 2008 06:57:13 -0700
Subject: Google Alert - china
To: auvvua@gmail.com

Bush's China hurdle: Keeping sports, politics apart
Washington Post - United States
Plus, he will have to keep in mind that whatever he does on his farewell
visit to China will not only become fodder for an intensifying US
presidential race ...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content/article/2008/08/03/AR2008080300406.html>
See all stories on this topic:
<http://news.google.com/news?hl=en&ncl=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content/article/2008/08/03/AR2008080300406.html>

With the world watching, China has lots of explaining to do
Detroit Free Press - United States
The Beijing government is looking like control freaks regarding the
protection of China's image during the Olympic Games that start this
week. ...
<http://www.freep.com/apps/pbcs.dll/article?AID=/20080803/BLOG2504/80801055/1068/OPINION>
See all stories on this topic:
<http://news.google.com/news?hl=en&ncl=http://www.freep.com/apps/pbcs.dll/article%3FAID%3D/20080803/BLOG2504/80801055/1068/OPINION>

Limits to China's pledge of change
BBC News - UK
China promised an open Olympics for the media, and to promote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in its bid for the Games. To see if it was true to its word,
...
<http://news.bbc.co.uk/1/hi/world/asia-pacific/7537838.stm>
See all stories on this topic:
<http://news.google.com/news?hl=en&ncl=http://news.bbc.co.uk/1/hi/world/asia-pacific/7537838.stm>

Torch relay bittersweet for China quake survivors
Reuters - USA
By Lindsay Beck DUJIANGYAN, China (Reuters) - The capital of China's
earthquake-ravaged province of Sichuan will welcome the Olympic torch on
Tuesday, ...
<http://uk.reuters.com/article/UKNews1/idUKPEK21707220080803>
See all stories on this topic:
<http://news.google.com/news?hl=en&ncl=http://uk.reuters.com/article/UKNews1/idUKPEK21707220080803>

Pope sends greetings to China before Olympics
The Associated Press -
BRESSANONE, Italy (AP) — Pope Benedict XVI sent greetings to China on
Sunday before the Olympics and said he hoped the Games would offer an
example of ...
<http://ap.google.com/article/ALeqM5jMNhSn05IYz9vOwsFQNYRqEne2WwD92APHV80>
See all stories on this topic:
<http://news.google.com/news?hl=en&ncl=http://ap.google.com/article/ALeqM5jMNhSn05IYz9vOwsFQNYRqEne2WwD92APHV80>

Australia defeats China in women's basketball Olympic warm-up tourney
Xinhua - China
HAINING, East China, Aug. 3 (Xinhua) -- Lauren Jackson scored 21 points to
lead the determined Australia to an 88-77 victory over China in Haining on
the ...
<http://news.xinhuanet.com/english/2008-08/03/content_8929710.htm>
See all stories on this topic:
<http://news.google.com/news?hl=en&ncl=http://news.xinhuanet.com/english/2008-08/03/content_8929710.htm>

CHINA'S OLYMPIC CHALLENGE BEIJING'S CATCH-22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 CA, USA
They face an inescapable catch-22 when it comes to their cherished
Olympics: They seek the Olympic limelight to showcase China's greatness,
but they must ...
<http://www.sfgate.com/cgi-bin/article.cgi?f=/c/a/2008/08/03/INPL12028R.DTL&type=politics>
See all stories on this topic:
<http://news.google.com/news?hl=en&ncl=http://www.sfgate.com/cgi-bin/article.cgi%3Ff%3D/c/a/2008/08/03/INPL12028R.DTL%26type%3Dpolitics>

Pope sends greetings to China ahead of Olympics
The Associated Press -
BRESSANONE, Italy (AP) — Pope Benedict XVI has sent his greetings to
China ahead of the Olympics, expressing hope that the games would offer an
example of ...
<http://ap.google.com/article/ALeqM5jMNhSn05IYz9vOwsFQNYRqEne2WwD92AOK180>
See all stories on this topic:
<http://news.google.com/news?hl=en&ncl=http://ap.google.com/article/ALeqM5jMNhSn05IYz9vOwsFQNYRqEne2WwD92AOK180>

China: Mentally deranged man hacks six to death
Times of India - India
WUHAN: A mentally deranged man has been arresteed for killing six villagers
and injuring one, the police said. Zhang Jinfu, 43, a farmer from Xuyang
village ...
<http://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China/China_Mentally_deranged_man_hacks_six_to_death/articleshow/3321020.cms>
See all stories on this topic:
<http://news.google.com/news?hl=en&ncl=http://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China/China_Mentally_deranged_man_hacks_six_to_death/articleshow/3321020.cms>

500 cyclists join call to improve China human rights situation
ABS CBN News - Philippines
Parong talked at length about AI's human rights campaign for China in her
welcoming remarks to start off the human rights cycling caravan dubbed
"Bike for ...
<http://www.abs-cbnnews.com/storypage.aspx?StoryId=127161>
See all stories on this topic:
<http://news.google.com/news?hl=en&ncl=http://www.abs-cbnnews.com/storypage.aspx%3FStoryId%3D127161>

This once a day Google Alert is brought to you by Googl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move this Google Alert:
http://www.google.com/alerts/remove?s=EAAAAPYGFcSnupNIpCvC0t3PykE&hl=en&gl=

Create another Google Alert:
http://www.google.com/alerts?hl=en&gl=

Sign in to manage your alerts:
http://www.google.com/alerts/manage?hl=en&gl=

Fwd: 《新发现》奥运专题系列之二《天的奥运》

---------- Forwarded message ----------
From: 科学松鼠会 <rssfwd@rssfwd.com>
Date: Thu, 31 Jul 2008 22:52:34 +0000
Subject: 《新发现》奥运专题系列之二《天的奥运》
To: auvvua@gmail.com

[1]《新发现》杂志供文

关于这个城市的天气与空气,又是一个不得不说的话题:她有闻名于世的沙尘暴,她有会下暴雨的闷热夏季,她有意味着污染的蒙蒙雾霾,她也有大风吹来的蓝天。奥运年的北京,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一切。

北京:沙尘、蓝天、承诺
3月18日,北京来了一次沙尘暴,今年只此一回,这在该市近些年的记录中是绝无仅有的。据中国国家气象局的统计,仅仅在7年前的2001年,3~5月间就出现过18次沙尘天气,满天黄尘、人人带着口罩早已成了春天里最具有特色的北京街景之一。

沙尘暴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沙源地带、沙漠与耕植区交界地带、植被严重遭破坏或荒漠化地带以及其下游地区的自然现象,由风与沙相互作用而形成。它与地球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其中,人口膨胀导致的自然资源过度开发、森林砍伐和土地开垦是其频发的主要原因。目前世界上共有四大沙尘暴多发区,分别是北美、澳洲、中亚以及中东地区。轻度沙尘暴会给生活带来种种不便,而严重的沙尘暴对于人类来说则无异于一场浩劫。最为著名的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西部大平原的"黑风暴",曾造成几百万公顷的农田废弃和几十万人流离失所。在中国北京地区,沙尘暴天气过程大多与蒙古气旋或高原热低压或东北冷涡发展有关,黄土高原以及某些平原地区耕地的落荒被认为是沙尘天气向下风方扩展蔓延的主要源地,一些建筑工地也是源地。

历史上,北京沙尘暴的兴衰与人对周边地区的开发和生态环境破坏关系密不可分。沙尘暴记录最早始于北魏对北京上风向大同地区的农业开发,当时的统治者为了发展经济,从中原掠来农民和商贾充实京城,并对周围土地进行大量无节制的开垦。而其后的隋唐时期,由于北方气候暖湿,而政治经济中心南移,北京地区少有风沙的记载。宋、辽之间战争频繁,大片森林毁于战火,而营造木船、修道填路、安营扎寨也要大量砍伐,加上辽金时期经常有数以万计的皇家贵族在近郊打猎,纵火围猎,使得整个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元代对北京西山森林的破坏尤为严重。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郭守敬请开玉泉山水通漕运",同年"凿金口导西山木石",为大都城的兴建提供木材、石料。掠夺式的采伐使西山的森林遭到毁灭,这时陡坡和岩石裸露的山地已失去自我恢复昔日葱郁景观的能力。明初统治者曾发布对北京周围森林采伐的禁令,但好景不长,战争又很快人为地导致了烧山和伐木,至后期,燕山山地天然森林已大部消失,大面积的草原也开垦为农田。文献记载至少在明朝中期前,整个北京西山和燕山都还生长着以松为主的茂密森林。但到清代乾隆年间,北京平原已是"耕垦相望,地无余剩"。

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北京在治理沙尘暴方面投入非常之大,修建了官厅、十三陵、密云、怀柔、平谷等大型水库以消除新增沙源,并通过造林等方式增加植被覆盖度。沙尘暴的强度和次数逐年下降。

1998年北京提出了"蓝天计划",意即保护环境,提高空气质量,使蓝天重现的计划。以城市空气达标的天数来衡量每年完成的质量,这是针对特大城市或重工业区等污染严重地区实行的一项治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北京的环境质量一直在不断下降,空气质量越来越差,沙尘暴、有毒雾霾和光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都时有发生。

沙尘暴的主要影响是降低能见度,交通不便。尽管沙尘对人体健康也产生了一些危害,会引发刺激症状和过敏反应,但期间空气中的有毒有机物却比平时要少。同样都是空气质量五级,雾与沙尘暴相比,毒性却要大得多。对雾水样本进行分析发现,北京的雾中所含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其他有毒物质的含量会严重危及人的身体健康。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王强教授曾多次提醒人们更要注意的是雾霾天气,因期间首要污染物都是可吸入颗粒物。为防止出现类似于1952年伦敦的大型雾害事件,北京需要在准确预报雾霾天气的基础上,增强城市的应急响应能力。

客观条件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北京的空气污染治理工作。一方面,北京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区,空气相对干燥,粉尘量比较大,治理难度相对较大。此外,城市北边靠太行山和燕山山脉,西南方向来的污染物容易在山脚下累积,造成大面积高浓度污染。有数据显示,当风向为南风时,北京市污染程度较高,而西北风则会将污染物带走,城市空气清洁程度会较高,所以经常出现大风一吹天就蓝了的景象。气象条件也在制约着空气质量的改善。据统计,北京每年只有60%的天数是有利或较有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

2001年,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北京曾对奥运期间空气质量作出承诺:一是每天要对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进行监测;二是要致力于全年空气质量的改善;三是在奥运会期间,这四项污染物的指标要达到国家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值。这三项指标,北京已经兑现了两项,第三项承诺中四项污染物指标三项已经达标,只有可吸入颗粒物虽有下降,但全年还没有达标。奥运会之前以及奥运会期间,北京市将采取更加坚决的措施控制大气污染,周边五省区市也将同步采取控制污染措施。

位于北京东南郊的北京焦化厂停产转型和首钢集团的搬迁则是改善北京加大环保力度的两个重要标志性事件。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的测算,首钢搬迁至少可让北京每年减少1.8万吨可吸入颗粒物,这相当于上百家小型工业企业的排污总量。
1998年,北京只达到了100个蓝天日。2007年,蓝天日的数量已经上升到了246天。而2008年北京的蓝天指标是256天,为全年总天数的70%。

前段时间,马拉松世界纪录保持者、埃塞俄比亚运动员格布雷塞拉西作出不参加北京奥运会马拉松比赛的决定,引发了一些世界级运动员的担心和国际奥委会对北京空气状况的再度关注。通过分析北京环保局去年8月测试提供的有关数据,并参考国际运动员该期间在北京参与一些比赛以及前年8月参与北京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的结果,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主席隆奎斯特表示,这次有关北京奥运会空气质量的评估结果超出他的预期,当地空气质量不会影响大多数比赛项目,但是超过一小时的耐力和体力项目可能会因为空气污染而受到影响。报告称,在今年8月奥运会比赛期间,医学委员会每天都会测量当地的空气质量,并根据测量结果决定是否推迟马拉松、竞走、长距离游泳等耐力和体力比赛项目。


奥运气象服务

北京每年都需要为各种大型政治、经济、文化、体育活动提供了气象服务,申奥成功后,中国气象局专门成立了北京奥运气象服务中心。

北京奥运气象服务中心在2006年第11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气象服务中,对182个国家和地区的2284名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提供气象保障服务近2个月,其中现场气象保障10天。另外,在2006年第11届世界女子垒球锦标赛,以及青岛奥帆赛等重大赛事活动中都成功地提供了气象保障与服务。在去年4月举行的奥运气象服务筹备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中,北京市气象局副局长王建捷强调,奥运比赛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无论在时间、空间、精度和内涵中都具有特殊性。她举例说:"青岛奥帆赛比赛赛场有五个赛区,要求提供五个赛区的海面风,要每小时预报和观测的情况。这个从北京二环到五环分布这么多赛区,我们把它作为一个点来考虑,但是到奥运的时候,它需要每个场馆的信息分别提供,作为每一个点的气象要素的情况都要分别提供。"

为了加强气象服务的综合能力和应急保障,2007年8月1~26日,一场针对奥运的全程综合模拟演练在京城上演,内容包括开闭幕式、10项"好运北京"赛事和其余模拟赛事的天气预报、信息发布、现场热线等。专家认为,奥运将全面提升整个北京市的气象预报水平。中国气象局还通过世界气象组织天气研究计划,牵头实施了北京奥运国际示范项目——B08FDP/RDP项目,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香港和中国等多个国际先进的短时临近预报系统调试安装到北京,进行预报检验和评估。

大型预测网
奥运气象服务力求对天气气候资料的分析做到更加精细化。精细天气预报的前提是气象观测。从2003年起至今,多个奥运场馆都设立了自动气象站,它们除了观测温、压、湿、风向、风速等,还具备观测体育赛事需要的特殊观测项目功能。迄今为止,北京已建成自动气象观测站近200个,平均分布城区为5公里一个,郊区为10~15公里一个。除本地外,协办城市、火炬接力重要地区也建立了气象观测站,此外,顺义、昌平、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等奥运场馆所在地的气象局也将在赛事期间提供协助。北京及周边共布设了7部世界先进的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每6分钟观测一次整个云、雨、大气等内部结构,并进行联网。这些举措,将保证奥运期间能够逐3小时滚动更新北京地区天气预报,逐小时更新奥运比赛场馆气象要素预报。

中国从上世纪70年代起开始研制气象卫星,截至目前,已经成功发射8颗气象卫星,其中极轨气象卫星4颗,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4颗,分别实现了极轨卫星和静止卫星的业务化运行,成为世界上同时拥有极轨气象卫星和静止气象卫星的少数国家之一。在奥运气象预测中,事先发射的卫星,如风云2C和2D,仍将发挥重要作用,而即将发射的风云三号分辨率为250米,并带有垂直遥感,每天可对北京进行两次观测。

2006年发射的12月风云2D,与2004年发射成功的风云2C一起,形成静止气象卫星的双星观测系统,2D的对地位置比2C西延15度,扩大了对地观测范围,双星错开观测,可使对地观测时效从每30分钟一次提高到每15分钟一次。

据上海航天动力机械研究所主任设计师周红玲介绍,承担北京奥运会气象预测工作的主力卫星风云三号已在上海完成总装和出厂测试,即将运往发射基地,会在近期内发射,取代目前在轨的风云一号D星——这颗2002年5月15日发射升空的气象卫星将于今年退出舞台。风云三号是中国研制的新一代改进型极轨太阳同步气象卫星,技术要求更高、难度更大,系统也更复杂,首次实现了全球、全天候、三维和定量化探测,支持未来10~15天的中期天气预报。在做好奥运气象服务的同时,还将有效提高对极端灾害性天气的预测能力。

人工消雨
北京申办时确定的奥运开幕日期是7月25日,但这一天正值主汛期,又是高温、高湿的"桑拿天"。因此,申奥成功后北京向国际奥委会提出了推迟请求,最终确定为8月8日。历史上8月8日北京的降水概率为47%,那么今年倘若真正出现降水,该如何应对?

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副主任张蔷已多次向媒体透露,奥运会前的6~7月之间将再次组织实施空中和地面相结合的人工消云、减雨气象保障服务演练实验。北京市从2002年起将人工消雨纳入科学实验计划,通过双边合作与交流,学习了解俄罗斯在人工影响天气方面的先进技术与作业经验作为借鉴。北京气象部门曾在去年的8月7日在延庆、昌平、海淀3个区县启动火箭、高炮拦截式人工消云、减雨试验作业,8月8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实施多架飞机合作消云、减雨作业。他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在云内温度0℃主要为液态水的暖云区,播撒高浓度粒子群和吸湿性催化剂,促使云滴并合并造成下沉气流,抑制云和降水的发展,进而减弱降水。

这几年的实验表明,对于小雨天气的消雨,气象部门已经较有把握,但若遇到大暴雨等强降水,就目前技术水平而言还做不到完全消雨。根据气象局自2005年起有针对性收集的信息显示,北京的8月多雷雨的对流云(雷暴云)相对较活跃,由于该云层受人工措施影响的效率只有19%,因此一旦降雨天气出现,就很难做到人为调整改变。

据分析,北京市在开幕式当天出现暴雨等极端天气的概率是6%,近30年气象资料显示,奥运会举办期间,该市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次暴雨和高温,其他极端天气事件几乎没有。专家表示,如届时遇到无法实施有效作业的暴雨等极端天气,将会及时通知奥组委,做好应急准备。


空气监测与尾气控制

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的一个重大来源,"好运北京"体育赛事期间,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的一个团队承担了交通保障空气质量测试评估。

幽静的北京大学老地学楼,朱彤教授难得清闲能够呆在他的办公室里,享受一点窗外透进来的下午的阳光,没有在开会,也没有在野外作业,但是我的到来马上又打破了这份清闲。

2005年,为制定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空气质量保证方案和北京空气质量达标政策,经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北京市环境保护局承担了《北京与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物输送、转化及北京市空气质量目标研究》项目,通过竞标,最终确定牵头单位为北大环境系的"区域和全球大气化学"团队,长江学者朱彤成了主要负责人。

CAREBEIJING
接下来的三年中,朱教授组织了针对对华北地区的大气环境(大气化学及大气物理)的大型综合观测国际合作项目CAREBEIJING(Campaigns
of Air Quality Research in Beijing and Surrounding
Region的缩写)。"这个项目本身意义非常重大,所以很多国外机构主动找上门来,要求和我们合作。"最后的合作团队可谓庞大,包括日本东京大学、韩国GIST研究所、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大气污染研究所、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台湾中研院环境变化研究中心、香港理工大学、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安徽光机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以及两家德国研究所在内的共20家机构都参与了进来。

虽是连续观测,三年的侧重点各有所不同:2006年在于弄清楚地区性空气污染的来源和传递过程,2007年则主要进行交通方面的评估;2008年致力于长期政策的开发,及研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他们获取了大量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一次/二次污染物输送及二次污染物形成的三维观测数据。

朱教授特别提到了2007年8月17~20日"好运北京"体育赛事期间实施的空气质量测试,当时他们采取了单双号出行、错峰上下班等方式削减行驶车辆等措施,以期得到一个削减机动车总量对改善环境质量有多大影响的实测依据,为奥运会期间环境质量达标做准备。在那些天里,北京地区每天停驶机动车130万辆左右,大幅度减少了机动车尾气排放量。
这是一个国际上针对大型活动或赛事的比较常见的做法,雅典、亚特兰大、首尔在举办奥运会时都采取了相关措施,亚特兰大当时更是削减了250万辆机动车。

"因为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的一个重大来源,会产生大量氮氧化物、臭氧、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等人体有害物质,我们所做的工作是从控制尾气排放这一方面,来减少这些污染物。"

长期规划
测试动用了不少高科技手段和设施,包括区域背景站、综合站、车辆流动遥感等地面观测系统,以及铁塔、激光雷达、遥感观测、卫星资料分析、飞机等立体观测系统。而核心部分则是设立在大兴区榆垡镇北京黄埔大学校区内的"榆垡综合观测站"和设立在北京大学理科楼群顶上的"北京大学综合观测站",这两个综合站负责研究大气污染的输送和化学转化过程,因此集中了各个机构选送的最先进观测仪器。此外,北京市环保局的27个监测站也全部参与,并纳入了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西南部永乐店的二个检测点。"需要测试的不仅仅是市区的空气质量,还有周边的空气质量,因为处于上风向地区的空气状况完全可能对北京市区造成影响。"针对车流量、车速、车辆结构的变化,研究团队进行了细致的数据收集,甚至包括公众对这一措施的反应。

朱教授在评估报告中提到,他们发现控制二氧化硫是降低颗粒物浓度的有效手段,控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是降低臭氧的有效手段,而汽车尾气是VOC的主要来源,占总量的40~60%。

以上工作,作为《第29届奥运会北京空气质量保障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被提交给奥组委,今年的报告也已经提交。这个保障措施,是由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等周边省市和北京共同制定的临时污染减排措施,目的是控制扬尘污染、机动车污染、工业污染、燃煤污染,在奥运会前实施环境综合治理。

"虽然我们是为了奥运做这些工作,但很多措施在奥运结束之后仍将继续,比如关于北京的机动车排放要实施国四标准,还有一些大型电厂都要求脱硫,国内很少有其他大城市做到这一点。其实很多工作对于北京空气质量改善是一个长期的规划,只不过如果不是因为奥运的话,不会那么紧迫。"

至于8月奥运比赛期间,交通保障的力度还会不会加大?朱教授的回答是肯定的,如所有黄标车都将禁行。

北京自2003年对黄标车实行了限行,所谓黄标车,即那些排放量大、浓度高、排放稳定性差的车辆。它们大多于1995年以前领取牌证,尾气控制技术落后,达不到欧1标准,环保部门只发给黄色环保标志。一辆老旧黄标车,其污染物的排放量相当于一辆达到欧四排放的新车的14倍,目前北京约有30万左右辆"黄标车"。按照绿色奥运的承诺,北京已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和欧四相当的国四排放标准,具有国4标准的汽车燃油也开始全市供应。

庄 Thu, 31 Jul 2008 04:00:22 +0000

___
Source: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551.html
--
To unsubscribe from [2]this feed, click [3]here
To manage other subscriptions, click [4]here
~
Powered by [5]RssFwd, a service of [6]Blue Sky Factory, Inc

[1] <http://www.sciencevie.cn/>
[2] <http://songshuhui.net/feed>
[3] <http://www.rssfwd.com/rssfwd/unsubscribe?id=475310&email=auvvua%40gmail.com&genpass=508d970d8863163feda2e9fa37017b87>
[4] <http://www.rssfwd.com/rssfwd/opml/auvvua%40gmail.com;508d970d8863163feda2e9fa37017b87>
[5] <http://www.rssfwd.com/>
[6] <http://www.blueskyfactor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