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29, 2008

Fwd: 婴幼儿咳嗽药,被“一棒子打死”的传统

---------- Forwarded message ----------
From: 科学松鼠会 <rssfwd@rssfwd.com>
Date: Fri, 27 Jun 2008 23:45:30 +0000
Subject: 婴幼儿咳嗽药,被"一棒子打死"的传统
To: auvvua@gmail.com

如果你家宝宝感冒了,咳嗽了,很严重,睡着了都能被咳醒过来,你会怎么办?

送医院,儿医听了听胸音,说"肺没事,咳嗽没办法,可能还得咳一两周,回家等等再说吧。"估计我们绝大多数的人会大骂庸医,然后换家医院。

换了个医生,他说"这太严重了,得赶紧治,不然恶化成肺炎(或者其它恐怖的病)就麻烦了。。。"于是作ABCDE一堆检查,开FGHIJ一堆药。花了一大笔钱,拿了一厚摞报告,吃了一堆药,咳嗽缓解了;再吃几天药,好了。于是,好医生啊,妙手回春。

或者,门口的药店里有琳琅满目的"宝宝专用",天然的,合成的,国产的,进口的,传统的,新出的,乱药渐欲迷人眼,高价方能显爱心,买些回去吃吧。吃几次,宝宝好多了,于是骂骂医院的黑心,自得一下自己的"明智",再把"经验"洋洋自得地告诉亲朋好友。

根据人们的经验,感冒咳嗽的宝宝吃了药"确实好多了",而多年的使用也使得人们相信这些药物的安全。即便是学术界质疑不断,还是有许多家长相信自己的"经验"。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和哈佛公共健康学院等机构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8%的家长相信这些药物是安全的,而有62%的家长宣称得到了儿医的推荐。

然而,药物研究者们不断对这些婴幼儿感冒咳嗽药物提出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质疑。许多随机双盲或者部分随机双盲的研究显示这些药物对于症状的改善并不优于安慰剂甚至不做干预的对照。FDA审查汇总了这类研究,认为没有可靠的证据支持这些药物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却有很多副作用的案例。在2005年,美国疾病中心收到了大约1500个婴幼儿服用感冒咳嗽药之后被送急诊室的病例。更为严重的是,有十几起与这些药物有关的死亡病例,经过严肃调查,确认有三起是服用咳嗽药导致的。

这下事情可就大了。有没有用不好说,却可能产生严重后果。原来人们使用多年,"经验"认为有效安全的东西也不是那么回事。2007年8月,FDA宣布将组织专家讨论这个问题。公众还没有反应过来,医药公司却已经做出反应。2007年10月,美国几家大医药公司停止销售针对婴幼儿的感冒和咳嗽药。三个月之后,2008年1月,FDA正式发布公告,要求父母不要给2岁以下的
婴幼儿服用非处方感冒咳嗽药。所以,当孩子感冒咳嗽去医院,儿医的处理就是就是开头所说的"庸医的做法"――凉拌。

按照我们的"东方科学"的思维方式,婴幼儿感冒咳嗽药的遭遇实在有点冤。首先,根据人们的"经验",服用了这些药物之后孩子的症状"确实"减轻了――至于不吃药或者随便吃点别的什么是不是也有同样的减轻是不重要的,只要能减轻症状,管它是心理作用还是自愈机理呢;其次,这么多人用了这么久也没感觉到什么"毒副作用",何况还有医生的支持――全美国总得有几百万婴幼儿吧,一年中感冒咳嗽的人次也是个庞大的数字,"才"三起死亡,还没准是不当使用没有"辩症施治"的结果,至于送进急诊室的那1500个倒霉孩子,谁认为是吃药引起的呢?"肯定"是得了其它的病嘛;第三,就这么"一棒子打死"了所有的感冒咳嗽药,孩子们可怎么长大呢?

可惜,"东方科学"只是我们的同胞关起门来自己玩的东西,与现代科学格格不入。除了带来一点"民族自豪感",实在不如现代科学靠谱。对于一种药物,我们需要明确地知道它的有效性和毒副作用,使用与否其实是在二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

而对于有效性与毒副作用的评估,不能依靠病人,不能依靠"传统",不能依靠权力,也不能依靠"民意"。即使是称职的医生,也并不能对所用药物的有效性和毒副作用作出可靠的判断,他们依据的也是药物研究机构的结论。只有专门的药物研究人员,和客观的监测评估机构,才能做出靠谱的判断。

感冒咳嗽药被一棒子打死了,我们的孩子却不可能不得病。但是,在经得住有效性和毒副作用检测的药物出来之前,"庸医"的"凉拌"或许是最好的方案。

云无心 Fri, 27 Jun 2008 23:40:36 +0000

___
Source: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353.html
--
To unsubscribe from [1]this feed, click [2]here
To manage other subscriptions, click [3]here
~
Powered by [4]RssFwd, a service of [5]Blue Sky Factory, Inc

[1] <http://songshuhui.net/feed>
[2] <http://www.rssfwd.com/rssfwd/unsubscribe?id=475310&email=auvvua%40gmail.com&genpass=508d970d8863163feda2e9fa37017b87>
[3] <http://www.rssfwd.com/rssfwd/opml/auvvua%40gmail.com;508d970d8863163feda2e9fa37017b87>
[4] <http://www.rssfwd.com/>
[5] <http://www.blueskyfactory.com/>

--
Sent from Gmail for mobile | mobile.google.com

Saturday, June 21, 2008

AFwd: 严禁发表个人喜好

---------- Forwarded message ----------
From: 韩寒 <rssfwd@rssfwd.com>
Date: Sat, 21 Jun 2008 16:08:44 +0000
Subject: 严禁发表个人喜好
To: auvvua@gmail.com

我说,我觉得巴金,矛盾,冰心三个人文笔不好,冰心的书我读不下去。很多把烧香当成一个作家的头等职业道德的文学评论家,他们纷纷对我说,你胆敢骂大师,侮辱大师,颠覆大师,向大师泼污水。

我觉得非常奇怪,我只是在表达我的个人审美和阅读习惯,这是多么正常的一件事情啊,怎么会有这么大罪孽呢?我说他们文采不好,身为评论家,如此的义愤填膺,想来应该是不认同我的观点,那么他们应该告诉我,巴金矛盾冰心的文笔好,为什么好,好在哪里。如果我不认同,好,那大家就是审美不同,一拍两散。这才是正常的。或者索性他们说,你这个笨蛋,审美太差,这也没问题。可是,现在他们只会说,大师是不能评说的,你这是忘本,是人品出了问题,是必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的。

原来读不下去冰心的书,是要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的。评论家是把自己家里的柱子命名为"历史的耻辱柱"么,看谁不爽就把谁的照片钉上去?那这耻辱柱似乎得做大点吧。我也明白了,原来在这个世界上,原来个人情趣上不喜欢某些作家的文笔和他的书,会是违背了道义伤害了民族和没有修养啊。

我的心里自然会评判我自己认为的大师,你们的大师不是我的大师,他们在我眼里只是作家或者成功作家,我自然可以决定自己是否喜欢读他们的东西。这和一个人的道德没有任何的关联。纵然是我自己认为的大师,我也可以对他说,我觉得大师您的这个地方我不是很喜欢。还是那句以前用过的话,这是你我最基本的权利,大家其实都有这个权利。当然,你也可以认为自己没有这个权利。

放弃自己的权利也是你的权利,咱不是最喜欢行使这个权利么。

在正规的评论家或者评论者的文章里进行了一些摘录:

竟然对著作等身、享誉海内外的大师们指手划脚――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力。

作为名作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谦虚。

其地位是历史的决定、人民的选择,经过了文学史的检验和评价,颠覆大师贬低大家可笑而且徒劳。

贬低嘲讽大师很无知。

除了媚俗,就是沽名。这是笔者对韩寒等人攻击文学大师的基本看法,其中折射的历史的虚无和文化的狂妄,必须引起社会的重视。

既然敢于批评大师,你二人又有何德何能呢?

韩寒说巴金冰心茅盾的文笔不好,言下之意是他自己的文笔很好咯

作为公众人物,你自己的喜好,你自己的个人审美是不能放在媒体上对公众发表的

与大师们相比,韩寒们缺乏的不仅是"文笔",还有文学的学养,个体的修养,以及对文学传承的使命感、责任感。

韩寒又与一个什么叫做陈丹青的画家在那里大放臭屁.说什么"其实我们背诵都是描写的特别差的东西,然后在那里背诵,所以写文章一开始写成这样,如果当时放一些钱钟书的东西,中国的学生作文不至于像现在这样。"

靠骂人无耻到极地扬名的民国时代比比皆是,而完全无耻下流靠骂祖宗扬名的的小子只有这个时代才有.韩寒就是其中一个.

千万不能忘本,更不能去骂本.这是道义,也是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精神支柱.谁一旦叛离这个精神世界,谁必将被众人订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大师是不可以随便质疑和评说的,我们是没有这个资格的。

阅读大师和他们的经典作品其实是一个人的基本文化涵养。不喜欢阅读经典的人很浅薄很空虚。

亵渎贬低大师的价值的结果非常可怕,它的不道德性和危害性非常巨大。

不将老舍、茅盾、巴金等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名家当作家,甚至质疑起众名家的文笔来了

对中国人公认的文学大师贬低嘲讽,伤害了一个民族的文学尊严,对文学大师心怀尊敬之心是一个民族的基本涵养,是一个文人的基本修养,我们为出现那样的非常错误、误导舆论的言论深表遗憾

韩寒 Fri, 20 Jun 2008 21:07:01 GMT+8

___
Source: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1280b01009r81.html
--
To unsubscribe from [1]this feed, click [2]here
To manage other subscriptions, click [3]here
~
Powered by [4]RssFwd, a service of [5]Blue Sky Factory, Inc

[1] <http://blog.sina.com.cn/rss/twocold.xml>
[2] <http://www.rssfwd.com/rssfwd/unsubscribe?id=335051&email=auvvua%40gmail.com&genpass=828960bdd063ff8dc7c079e9118fe39b>
[3] <http://www.rssfwd.com/rssfwd/opml/auvvua%40gmail.com;828960bdd063ff8dc7c079e9118fe39b>
[4] <http://www.rssfwd.com/>
[5] <http://www.blueskyfactory.com/>

Thursday, June 19, 2008

Fwd: 手机的新功能――爆米花

---------- Forwarded message ----------
From: 科学松鼠会 <rssfwd@rssfwd.com>
Date: Thu, 19 Jun 2008 21:57:27 +0000
Subject: 手机的新功能――爆米花
To: auvvua@gmail.com

前几天猛犸给桔子发来一个煎蛋链接,《手机嘣爆米花》。有兴趣的人请看这里,http://jandan.net/2008/06/09/make_popcorn_with_your_cellphone.html。视频中,四只手机同时来电,围在中间的玉米粒瞬间变身米花。爆米花在通常情况下是用微波炉嘣的,我们没想过手机波原来也很强很暴力。于是实验科目出身的桔子调动了全楼层8枚手机,当众发誓,玉米花爆出之际,便是米花和8枚手机下肚之时。当然这个赌注是安全的,因为实验合作者都没有近期更换手机的打算。在一阵噼哩叭啦的手机铃声中,5颗玉米忍受着14只眼睛发射的灼灼目光。然而玉米粒惊人地挺住了!!桔子吃米花和手机的野心没有得逞。

要不是昨天早上CNN又掀起一波,手机波爆米花的故事就被遗忘了。据CNN称,12天内《手机爆米花》在U-Tube上被点了4百万下(估计经过这则早间新闻点击率还要继续攀升)。经反复查证,始作俑者不是开爬梯的闲青年,也不是玉米公司,大家能猜到是谁么?答案请见文底。

其实,桔子对自己吃不成手机相当有自知之明。虽然手机辐射频率和微波炉频率相当(同属微波),但如果手机能像微波炉那样使玉米里的水分子极化、振动并气化,那桔子握手机的手指估计也要热血沸腾。谜底公司承认,真想爆玉米的同学,请先将1000万颗手机密密麻麻堆在一起,如果还不爆,那抱歉你手机白堆了……玉米一案就此作罢,毕竟手机辐射对人脑的热效应几乎就在表皮,还不及日光浴的1/10,加快点局部血液循环就散热了。

非热效应才让人头疼,它的作用机理至今没定论,一种解释是,人细胞中的DNA分子带电,在手机周围的电磁场中就会受力被扭坏,是基因突变、细胞周期改变和细胞癌变的前奏。纸上谈兵的原理暂且不管,可是,连将实验结果奉为真理的细胞学和流行病学也交不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比如,某些神经细胞在相当于手机辐射的微波照耀下发生DNA改变,但是这种改变能否造成染色体异常却是未知;医生们则关注各种可怕癌症,听觉神经瘤、神经胶质瘤、脑膜瘤、腮腺瘤等等不一而足,调查动辄历时十年,涉及十几个国家上千人,结果,有的说接电话时贴近手机的一侧患癌几率增加,有的说辐射只有对"手机龄"超过10年的人才有效,有人因联想到"现代小孩儿那脆弱的小神经从小暴露在辐射中"而痛心疾首,可是,几乎所有调查都存在实验设计的美中不足(样本量太小、历时太短、人为因素过大),另有大量调查干脆完全重复不出上述结果……(对于研究细节有兴趣的人请搜索wiki,mobile
phone radiation and health,并参考上面三篇综述24、25、36)。

多数科学家认同的说法是:1在本次调查中,2对"手机龄"n年的人,3对某疾病发病率来说,手机辐射的影响不显著,4这句话的置信度是95%――科学是严谨的,群众是不服的。于是说点实际的吧,你的手机什么牌子~~~

为打断桔子推销手机的非法行径,特插播电信业务小广告一则:"1978年,全球第一项手机业务由日本NTT公司启动。截止2007年11月世界上共有33亿入网手机,相当于全球人手半个。GSM手机信号发射塔占据城市制高点,理论上一塔能覆盖8-13km,但实际在手机密集的王府井每隔1km就要树一根天线,不光因为信号随距离增大指数下降,更重要的是GSM手机的原理是抢占频率,像挤公共汽车,而且没人让座,如果经常发生座位抢光事件,中国移动就可以早日把业务都交给联通CDMA了。CDMA用户所有人都占全频,没有占座现象,但是太密集时同样会彼此干扰,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你把红墨水滴到一缸水里,高高兴兴霸占了一缸水,别人再滴绿的蓝的黑的白的,颜色太多你就看不出自己的红色了。这就是为什么城里的发射塔不能相距8km,而要搞成密密麻麻的'蜂窝通信',发射塔叫'蜂窝基站'(cell
site),手机叫'蜂窝电话'(cell phone),I am made of
cell就是'我被打成蜂窝了'。宋丹丹说'移动电话移动着接呗'――她要是移动猛了就还得涉及到基站'击鼓传花'的过程。去荒郊野岭玩的时候,万能的桔子爸爸(小广告的精髓)能果断地瞄准哪个是移动发射塔,哪个是他们小灵通基站,跑到下边打电话,信号贼好。"OVER。

回到手机辐射。既然不能确定微波究竟是否影响大脑,人们决定未雨绸缪――制定手机的微波辐射安全标准,从1966年到1998年,该标准从0.01W/cm^2严格了22倍变成0.00045W/cm^2,它标志了人们意识到辐射除了热效应还有非热效应的过程,只不过直到今天也没人敢说多大辐射能保我一条小命。上述数字的意思是,每平方厘米皮肤每秒受到的辐射能量必须小于0.00045瓦特(W)。大家从前喜欢无端指责微波炉,其实它很冤,根据美国标准,如果微波炉能一直同桔子保持5厘米的亲密接触,那么桔子一平方厘米皮肤在微波炉漫长的一生中所受辐射总量将为0.005瓦特。继续为"辐射凶手"正名:当你距离室内无线网络路由器0.3米(它发射的同是微波),受到辐射将为每秒0.0000121W/cm^2(数据来源:Wifi
Access Point)。

具体执行时采取的是"吸收辐射率"这一指标(specific absorption
rate,就是常见的SAR),因为大脑和大腿对辐射的吸收本领要单独考虑。人的解剖学特征决定了手机SAR的定义:接电话距离下,单位质量头部吸收的微波辐射能量(平均)值。国际非电离性辐射保护委员会规定这个值要低于2W/kg,美国标准是1.6,各款手机也大致集中在0.3-1.6W/kg。借用GSM手机的频率把这个值换算为上段提到的标准,1.0W/kg刚好相当于0.00052W/cm^2。(想看计算细则的请看,http://www.icnirp.org/documents/emfgdl.pdf)

写到这里,我想做如下几件事:

1. 回家把手机耳机翻出来;

2. 不枕着手机睡觉;

3. 手机开机的时刻做扔手榴弹状;

4. 在车里接电话把天线抽出来;

5. 为英俊神勇的爸爸(定语修饰"爸爸")的单位大喊一声:小~灵~通(辐射为0.000050W/kg)!

一个《手机爆米花》的虚假广告,让桔子中计,活生生写了这么多字,这哪个公司干的……

答案:蓝牙公司。

桔子帮小帮主 Wed, 18 Jun 2008 20:14:27 +0000

___
Source: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295.html
--
To unsubscribe from [1]this feed, click [2]here
To manage other subscriptions, click [3]here
~
Powered by [4]RssFwd, a service of [5]Blue Sky Factory, Inc

[1] <http://songshuhui.net/feed>
[2] <http://www.rssfwd.com/rssfwd/unsubscribe?id=475310&email=auvvua%40gmail.com&genpass=508d970d8863163feda2e9fa37017b87>
[3] <http://www.rssfwd.com/rssfwd/opml/auvvua%40gmail.com;508d970d8863163feda2e9fa37017b87>
[4] <http://www.rssfwd.com/>
[5] <http://www.blueskyfactory.com/>

Wednesday, June 18, 2008

Fwd: 被人遗忘的昏睡病

---------- Forwarded message ----------
From: 科学松鼠会 <rssfwd@rssfwd.com>
Date: Wed, 18 Jun 2008 11:06:00 +0000
Subject: 被人遗忘的昏睡病
To: auvvua@gmail.com

记得很久以前,看了一部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电视片,介绍说当殖民者遇到非洲采采蝇和昏睡病后,望而却步,中部非洲因为采采蝇而免于被殖民统治,现在看来好像并不正确。

采采蝇因为昏睡病而闻名,所谓昏睡病(Trypanosomiasis,sleeping
sickness),是一种叫做锥虫()的寄生虫感染造成的疾病,流行于撒哈拉沙漠到Kalahari沙漠之间的中部非洲,这里又被称为采采蝇带,采采蝇叮了人或是牲畜后,把寄生虫注射到被叮咬动物的体内,然后寄生虫开始在体内繁殖,被感染的人,出现昏睡,继而昏迷死亡。14世纪西部非洲马里的国王,Mari
Jata就是死于这个疾病,昏睡大约2年
的时间,然后死亡,这是文字记录比较早的昏睡病例。以后的几个世纪里,当西方的殖民者们把贸易拓展到西部非洲的时候,他们发现了这个非常奇怪的疾病,得病
的人昏睡不醒。人们对这个神秘疾病充满好奇,对病因的解释也是千奇百怪,有人认为是喝酒太多造成的,也有人认为是吸大麻过量,吃变质的食物,或是因为精神
创伤造成的。

当苏格兰医生David Livingstone
(1813-1873)在1850年左右到非洲探险的时候,在雨林和草原穿越,发现马匹经常死亡,死亡的马都是被苍蝇叮咬过的。这位大夫开始用砒霜治疗患病的马。后来发现,不仅是马,牛,狗都会患这个病,这个病的流行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后来探险者们发现了采采蝇(Tsetse
fly)和这种神秘疾病之间的联系,就把这个病直接叫做"苍蝇病"。

1840到1880年间,一种新的寄生虫被发现,这种寄生虫寄生在鱼,青蛙,老鼠,骆驼和马身上,1843年,法国医生David Gruby
(1810-1898)在青蛙的血里发现了一种寄生虫,其形状类似开葡萄酒瓶塞的螺旋起子,动起来也是旋转着,后来科学家们给这个小东西起了个名字,叫做"锥虫(Trypanosoma)",这个词汇来自希腊语,Trupanon,意思是在头颅骨上打洞,soma,意思是身体,中文翻译成锥虫非常形象。

1894年英国军队的外科医生David Bruce(1855-1931)和他的妻子Mary
(1849-1931)到南非研究牲畜死亡的情况,他们在一头被采采蝇叮咬后得病的牛血里分离到一种微生物,他们认为是这种微小的"魔鬼"导致牛的死亡,于是他们把狗放到采采蝇的生活圈子里,狗回来的时候患了和牛一样的病,Bruce夫妻在患病的狗血里发现了同样的微生物,他们把采采蝇放到马厩里,不久马得了病,马血里发现了和患病的牛和狗一样的微生物,Bruce夫妻确定了采采蝇,牲畜病和寄生虫之间的内在联系。但依旧,人们还不知道人类的昏睡病也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直到1901年,在赞比亚的昏睡病人血里发现了锥虫,同时昏睡病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的乌干达流行,英国政府派人到乌干达寻求病因,但当时的几位科学家认为这是一种细菌感染性疾病,因为错误的预先假定的想法,所以一直没有找到导致疾病的"细菌",英国政府对调查的进展很不满意,于是派Bruce负责调查工作,1903年,Bruce确认是锥虫导致了和牲畜一样的感染,人感染后就表现出昏睡病的症状,这种锥虫被命名为Trypanosoma
Brucei。

之后人们确认是雌性的采采蝇传播锥虫,其他一些动物例如非洲大羚羊,羚羊,携带锥虫但不会患病,而人,马,牛等动物感染后患病。

昏睡病又被称为"殖民病",这个神秘的疾病并没有像电视片上说的,把殖民者们吓跑,在英国,法国,比利时,葡萄牙和德国的殖民地都广泛流行这种疾病,昏睡病造成的灾难是惊人的,仅仅在1896年到1906年间英国殖民地乌干达就有25万人死于昏睡病,在刚果盆地死亡人数则超过了50万。疾病的灾难引起殖民者们的广泛关注,不断有科学家,医生们到非洲专门从事昏睡病的研究。

之后,殖民政府采用了各种措施控制疾病的传
播,例如强制居民迁离采采蝇的居住地;用砒霜的衍生物治疗昏睡病,尽管这种药物的副作用非常大;杀灭采采蝇等等措施。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在殖民者到达非洲
前,因为相对隔离的部落生活,人,牲畜和采采蝇相安无事,正是因为殖民者的进入,改变了整个生物圈里的平静,疾病开始快速传播,这就是"殖民病"称呼的由
来。

1970年后,昏睡病得到了非常有效的控制,但近些年来,在非洲政治不稳定战乱连年的地方,昏睡病出现了增长的趋势。今天,锥虫感染仍然是威胁非洲人健康前10位的疾病,感染的区域又往往是非洲最贫穷的地方,所以人们并不重视这个病,研究控制和治疗的经费连年萎缩,被称为"被人遗忘的疾病"。这个病仍然威胁着六千万非洲人的健康,每年有大约50万新病例,造成6万多人死亡,还造成每年超过3百
万头牛死于锥虫感染,使得感染的地区进入到疾病,贫穷,饥荒和死亡的循环。人们用了几百年的时间才最终了解了这个疾病,但却不能非常有效地控制这个疾病,
没有疫苗,没有副作用小效果好的理想药物,因为得病的人都是非洲最贫穷的人,没有可以赚钱的空间,所以没有大药厂花大的精力来研究开发药物,所以这个病就
真的被人们遗忘了,尽管他还在非洲肆虐着。

青方 Tue, 17 Jun 2008 10:36:24 +0000

___
Source: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285.html
--
To unsubscribe from [1]this feed, click [2]here
To manage other subscriptions, click [3]here
~
Powered by [4]RssFwd, a service of [5]Blue Sky Factory, Inc

[1] <http://songshuhui.net/feed>
[2] <http://www.rssfwd.com/rssfwd/unsubscribe?id=475310&email=auvvua%40gmail.com&genpass=508d970d8863163feda2e9fa37017b87>
[3] <http://www.rssfwd.com/rssfwd/opml/auvvua%40gmail.com;508d970d8863163feda2e9fa37017b87>
[4] <http://www.rssfwd.com/>
[5] <http://www.blueskyfactory.com/>

Fwd: 方舟子 : 和地震赛跑

---------- Forwarded message ----------
From: 新语丝 <rssfwd@rssfwd.com>
Date: Wed, 18 Jun 2008 22:20:38 +0000
Subject: 方舟子 : 和地震赛跑
To: auvvua@gmail.com

◇◇新语丝(www.xys.org)(xys2.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
和地震赛跑 ・方舟子・ 全世界大约20%的大地震发生在日本,在那里发生的大地震,若非伤亡惨重,
不太引起关注。6月14日岩手县地震能成为国内的头条新闻,除了汶川地震之后
的感同身受之外,恐怕还因为国内媒体报道说日本气象厅提前10秒准确预报了这
次地震。于是时评家们纷纷发表"日本气象厅提前10秒预测地震令人尊敬"、
"为什么日本能提前10秒预报地震"的评论,批评国内地震局此前"地震预测目
前仍是世界难题"、"地震难以预报"的说法是在推卸责任,地震在现在究竟能 否准确预报,一时又成为话题。
这其实是把事先的预测预报和事后的预防预警混为一谈了。这就好像有人 看到了闪电后,准确"预报"几秒种后会打雷。其实闪电和打雷是同时发生的,
只不过光波速度比声波快得多,远处的人们先看到闪电,再听到打雷,所以可以 利用时间差发出"打雷预报"。这次日本的"地震预报"也是类似的"打雷预
报",它不是在地震发生前做出的预测,而是在地震发生后,利用不同地震波的 传播速度不同产生的时间差,和地震赛跑,赶在地震波前头发出预警。
地震在地下震源发生后,释放出的能量以两种波的形式传播,一种是挤压岩 石产生的压缩波( 简称P波),它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所以又叫纵
波,它让地面上下颠簸;一种是剪切岩石产生的剪切波( 简称S波),它的振动
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所以又叫横波,它让地面左右摇晃。横波比纵波强得
多,振幅是纵波的3~10倍,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因素。但是横波的传播速度 较慢,大约每秒4公里,而纵波的传播速度大约每秒7公里。
于是不难想到,能否利用这两种波速的时间差,一旦监测到纵波,就赶在破 坏性强的横波到来之前发出预警呢?预警的时间可能只有几秒或十几秒,虽然来
不及疏散人群,但是来得及采取切断煤气、停止发电、停驶高速列车等措施,防
止次生灾害。如果距离震中足够远,预警时间甚至有可能长到几十秒。汶川地震
的震中映秀与受灾最严重的北川的直线距离约120公里,如果在映秀监测到纵波
后就立即向北川发出预警,那么北川就可以有约30秒的反应时间,甚至足以组织 学生撤离教学楼了。
原理虽然简单,要据此建一个全国性地震预警系统,却不容易。至少要具备 三个条件:首先要有密集的地震台网,及时监测全国各地的情况。日本在全国建
了1000个地震台,大约20公里就有一座。其次,对收集来的数据要能做高速、有
效的分析、估算。不仅要能快速确定震中,而且还要根据初步监测到的纵波估计 出地震的强度,向可能被地震危及的地区发出预警。日本规定只有在烈度达到
5弱以上时才发出预警。烈度和震级不一样,震级是根据地震在震源释放的能量
大小测定的,烈度则是根据地震在各地的破坏程度估计的,在日本烈度达到5弱时,
抗震性能较差的房屋墙壁可能出现开裂,书架可能会倒,大致相当于中国烈度
的7度。此外,有关部门还要能对预警做出快速反应。收到预警后,电视台、电台 自动播放通知,电厂自动停电,电梯自动在最近的楼层停下、开门,等等。
这是一个昂贵的浩大工程,在现在也只有日本有开发它的财力、 能力和意愿。日本自2004年2月起开始测试全国地震预警系统,到2006年6月止,
共发布了855次预警,其中只有26次是假警报,效果似乎不错,因此在2007年10月
正式投入使用。正式使用后该系统暴露出很大局限性,都是在数据分析、计算上
出了问题。今年1月26日石川县地震,预警系统估计烈度只有4,所以没有发出预
警,而实际烈度是5弱。4月28日冲绳县宫古岛地震,预警系统倒是发出了预警,
但是是在地震发生10秒后发出的,比横波慢了4秒,而且实际烈度只有4,而
不是估计的5弱。5月8日茨城地震更离谱,预警系统在地震发生近1分钟、做了9
遍计算后才确定这次地震的烈度为应该发出预警的5弱,这时地面已摇晃了40秒
了。当时很多人批评这个耗资巨大的系统没有用处,气象厅的人辩护说那是因为 这些地震都处于预警的边缘,如果是更大的地震就会估计得更准。果然,
这次岩手县地震发生4秒后即发出了发生5弱( 后修正为6强)地震的预警,让
附近的仙台有了10秒以上的准备时间。究竟因此挽救了多少生命还很难说, 但显然挽回了人们对预警系统的信心。
除了实际使用中的问题,预警系统还存在无法克服的矛盾:破坏最严重的震 中地区来不及预警,离震中越远则预警时间越长,但是地震破坏也越小,就越不
需要预警。不过,这是目前人类能想到的最好的地震预警方法了。有人说现在能
预警10秒,以后就能预警10分、10小时……乃是不了解预警原理的浪漫想像。和 地震赛跑,受制于地震波速度,提高成绩的余地很小。
2008.6.16 ( 《中国青年报》2008.6.18) (XYS20080618)
◇◇新语丝(www.xys.org)(xys2.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

方舟子<xys-subscribe@yahoogroups.com> Wed, 18 Jun 2008 00:00:59 -0500

___
Source: 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bingdian/quake4.txt
--
To unsubscribe from [1]this feed, click [2]here
To manage other subscriptions, click [3]here
~
Powered by [4]RssFwd, a service of [5]Blue Sky Factory, Inc

[1] <http://feeds.feedburner.com/xys>
[2] <http://www.rssfwd.com/rssfwd/unsubscribe?id=359019&email=auvvua%40gmail.com&genpass=6585694315da5a000a5c6e4ef18f2209>
[3] <http://www.rssfwd.com/rssfwd/opml/auvvua%40gmail.com;6585694315da5a000a5c6e4ef18f2209>
[4] <http://www.rssfwd.com/>
[5] <http://www.blueskyfactory.com/>

Fwd: 山雨 : 全国网友都在“居心不良”恶搞王兆山!?

---------- Forwarded message ----------
From: 新语丝 <rssfwd@rssfwd.com>
Date: Wed, 18 Jun 2008 22:20:41 +0000
Subject: 山雨 : 全国网友都在"居心不良"恶搞王兆山!?
To: auvvua@gmail.com

◇◇新语丝(www.xys.org)(xys2.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
  全国网友都在"居心不良"恶搞王兆山!?   山雨   山东作协副主席王兆山因一首《江城子 废墟下的自述》词一夕之间而名满
天下,全国网友因其吟出了"纵做鬼 也幸福"的奇伟诡谲词句而对其口诛笔伐!
笔者私下揣度,名动天下当是王兆山多年来的梦想,但以这种方式出名当出其意 外!一时间,王兆山已成弱势草根,天可怜见的!
于是有人愤愤然,有人鸣不平。   有其同乡名曰王竞成者,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挺身而出发博文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d0e05001009kh5.html)为其大声疾呼 (
姑且不究其动机为何),认为王兆山这样出名是有人"居心不良""恶搞"的 结果。很有理由地(
毕竟列举了一大堆)认为"王兆山没有啥错,错就错在对他 "恶搞"的人;居心不良","对他"恶搞"的人,其人品与目的都不值得称
道"。并继之以大帽恐吓,"在国家灾难时期,那些唯恐天下不乱的人;到底居 心何在。那些跟风,推波助澜的人;你又是居心何在?"(
笔者注:跟余秋雨一 个德性)。似乎感觉光如此断言棒喝还不足以抒其胸臆,乃奋力挞伐网友并不惜
口出恶言:"无聊"恶搞"与"跟风恶搞"的人是对死难者的最大侮辱,最大的
不尊敬;也是对生者的一种伤害,更是小人之心;是我们国家的败类,是社会的 人渣;是道德败坏的无聊文人干的罪恶勾当。"
当然与全国网友不同的是,作为王兆山老乡的王竞成先生毕竟自有高见: "说王兆山可以做下一届中国作协主席,我看没有啥不可以;一个中国人,一个
热爱写作;热爱国家的人,一个有管理才能的人;都可以或可能来做中国作协主 席,难道有啥不可以吗?"   但愿这不是什么反语或什么笔法!
有意细读者,可点击王竞成博客网 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d0e05001009kh5.html
  该人求仁得仁,就算再为其做一次广告吧。 关于被"恶搞"的王兆山?   王竞成
王兆山我还是了解的,说实话;对他"恶搞"的人,其人品与目的都不值得 称道。王兆山是一个沂蒙山区长大的孩子,从小就失去父亲;在艰难贫困的环境
中长大,通过自己的努力;上了大学,热爱写作;虽然不像一些写小说的与写诗
歌的那么有影响,但,他的散文与报告文学还是不错的;谁规定必须是著名作家
才可以做作协领导。领导首先要有管理才能,王兆山就是一个善于管理的人才。
我并不是想拍他马屁,拍马屁的话;他对我来说,官太小。再说我也不在山 东工作,我只是从一个公正;有良知的一个文人的角度,出来有必要谈谈看法。
王兆山是与我老乡,山东沂南人;过去属于沂水,历史上叫琅琊阳都。我在山东
工作时与他有过接触,他那种豪放的山东人性格与沂蒙山人的朴实;在他身上还
是很明显的。尤其是他在山东作协对老作家的爱戴,关怀;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对青年作家的提携与支持,更是值得称道。
一个作家在共和国处于灾难之中,所表达的思想都是真诚的;无论他用任何 语言来呈现他的心情。我看来,他那种语气是处于一种最朴素的意愿。我们在家
乡有亲人去世了,谁不梦想亲人复生呢?给亲人上坟用纸扎电视,扎汽车也属于
正常;并不就说是迷信。那是减轻与安抚死难者亲属痛苦的一种手段而已。歌颂
国家领导人也没有啥不对,天灾是无法避免的;就像一些疾病一样,我们没有能
力治愈;亲人走了。在习俗中,有亲人去世;我们的朋友去安慰,去看望;我们
是感恩的,也是感激的;有啥不对呢?他无非是借用了浪漫主义诗人的写作方法,
让生灵再现的可能与渴望;这不是很多文学作品一直使用的吗?为何到了这里就 不行了呢?
我看王兆山没有啥错,错就错在对他"恶搞"的人;居心不良。山东作协历 来是个是非之地,就像前党组书记兼副主席被联名整走一样;有人对王兆山"恶
搞"也就不足为奇。在国家灾难时期,那些唯恐天下不乱的人;到底居心何在。 那些跟风,推波助澜的人;你又是居心何在?
说王兆山可以做下一届中国作协主席,我看没有啥不可以;一个中国人,一 个热爱写作;热爱国家的人,一个有管理才能的人;都可以或可能来做中国作协
主席,难道有啥不可以吗?   无聊"恶搞"与"跟风恶搞"的人是对死难者的最大侮辱,最大的不尊敬;
也是对生者的一种伤害,更是小人之心;是我们国家的败类,是社会的人渣;是 道德败坏的无聊文人干的罪恶勾当。
王兆山没有错,他不过表达了一个普通人的愿望;死者能复活,是我们对死 去的亲人永远的期盼与梦想。 (XYS20080618)
◇◇新语丝(www.xys.org)(xys2.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

山雨<xys-subscribe@yahoogroups.com> Wed, 18 Jun 2008 00:00:43 -0500

___
Source: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misc/wenchuan389.txt
--
To unsubscribe from [1]this feed, click [2]here
To manage other subscriptions, click [3]here
~
Powered by [4]RssFwd, a service of [5]Blue Sky Factory, Inc

[1] <http://feeds.feedburner.com/xys>
[2] <http://www.rssfwd.com/rssfwd/unsubscribe?id=359019&email=auvvua%40gmail.com&genpass=6585694315da5a000a5c6e4ef18f2209>
[3] <http://www.rssfwd.com/rssfwd/opml/auvvua%40gmail.com;6585694315da5a000a5c6e4ef18f2209>
[4] <http://www.rssfwd.com/>
[5] <http://www.blueskyfactory.com/>

Tuesday, June 17, 2008

Fwd: 白衣嘴饭 : 不给宝宝喂牛初乳产品

---------- Forwarded message ----------
From: 新语丝 <rssfwd@rssfwd.com>
Date: Tue, 17 Jun 2008 08:17:39 +0000
Subject: 白衣嘴饭 : 不给宝宝喂牛初乳产品
To: auvvua@gmail.com

◇◇新语丝(www.xys.org)(xys2.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
不给宝宝喂牛初乳产品 作者:白衣嘴饭 今天是白露网友提出疑问:建议婴儿喝牛初乳的专家是不是故意忽悠人?建
议婴儿喝牛初乳的所谓专家当然是忽悠人。 今天是白露网友怀恶意的猜测是"国内医疗保健虚假产品、虚假信息之所以
会泛滥成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很少有专家出来告诉公众真相,反倒有不少专
家与之同流合污,甚至是始作俑者。"本人怀善意的猜测是,不少真正的专家,
已经告诉公众真相,例如可以搜索一下《牛初乳是给牛喝的》的文章,是一篇很
好的文章。但这些声音在商家强大利益驱动下铺天盖地的宣传下被湮没了,包括
网络,只要输入"牛初乳",眼前必定是大量的广告及不实宣传,普通消费者根
本难以辨别哪些观点是正确的,造成如此现状的原因主要应该是相关部门和行业 组织作为的缺失。
今天是白露网友可以参考《牛初乳是给牛喝的》一文,里边讲得比较清楚, 如果结合本人所知,概括一下就是: 1、人初乳(
孕后期和分娩后4至5日内的乳汁)对新生儿是好东西,其中含丰富 的SIgA,蛋白质、矿物质含量相对高。注意,这里指的是SIgA(
分泌型IgA)― ―外分泌液中存在的抗体,可以在肠道等粘膜局部发挥免疫作用。没有理由认为 食用含IgG抗体的食物(
厂家宣称其牛初乳制品含大量IgG)可以增强免疫力。理 由如方舟子《以"蛋白"的名义》一文。另外说一句,只要是IgG都对人都有用
吗?牛常见的口蹄疫是病毒感染,可牛产生的相应抗体对人类却毫无用处,人类 可不属偶蹄类动物。 2、牛初乳对初生牛犊是好东西,理由同上。
3、对婴儿来说,目前牛初乳制品没有比普通婴儿奶粉好,有些方面更差。理由 是:
a、厂家吹嘘的牛初乳当中含有大量IgG等抗体可以增前婴儿免疫力是扯淡, 因为就是有也没有任何作用,不能被完整吸收利用,也不能在局部发挥作用。
b、牛初乳如作为加工过的固体制剂,其抗体( 有用的是SIgA)还有其他免 疫活性细胞的活性难以做到有效保存,因为其保存条件是苛刻的。
c、如果喂养新鲜的牛初乳,牛奶中的成分不适合婴儿的营养需求,因为婴 儿奶粉的原料虽然是牛奶,其成分是加工和微生物杀灭过的。 d、虽然牛初乳(
制品)中的蛋白质、矿物质相对高,但并不存在某种成分 越高越好的情况,牛奶蛋白酪蛋白比例过高,氨基酸比例不当。若作为婴幼儿食
用的奶粉,需要参照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各项指标,符合指标者即为好奶粉。 e、一哄而上的牛初乳厂家的产品能否达到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感官要求、理
化指标及卫生指标等基本指标令人怀疑,是否会出现不良后果大头娃娃事件为前 车之鉴。 f、国际尚没有对婴儿牛初乳的推荐量和制造食用标准。
g、目前的牛初乳产品较普通婴儿奶粉昂贵许多。 雀巢、惠氏、雅培、美赞臣等较早在国内销售婴儿奶粉的公司,目前均无牛
初乳产品,为防止记忆偏差予电话联系证实( 后二者电话未接通),也从另一侧
面说明到目前为止,市场上的婴儿牛初乳产品是不成熟的产品,也可以称之为假 冒伪劣产品(
虚假宣传),不值得一试。对于现在的年轻妈妈,简单来说,不给 宝宝喂牛初乳产品,也不必要信任有牛初乳产品的品牌,包括这个品牌的其他产
品,因为这个品牌已经违反了起码的良知和科学态度,若听信虚假宣传而放弃母 乳喂养,则更是得不偿失了。 (XYS20080616)
◇◇新语丝(www.xys.org)(xys2.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

白衣嘴饭<xys-subscribe@yahoogroups.com> Mon, 16 Jun 2008 00:00:43 -0500

___
Source: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9/niunai3.txt
--
To unsubscribe from [1]this feed, click [2]here
To manage other subscriptions, click [3]here
~
Powered by [4]RssFwd, a service of [5]Blue Sky Factory, Inc

[1] <http://feeds.feedburner.com/xys>
[2] <http://www.rssfwd.com/rssfwd/unsubscribe?id=359019&email=auvvua%40gmail.com&genpass=6585694315da5a000a5c6e4ef18f2209>
[3] <http://www.rssfwd.com/rssfwd/opml/auvvua%40gmail.com;6585694315da5a000a5c6e4ef18f2209>
[4] <http://www.rssfwd.com/>
[5] <http://www.blueskyfactory.com/>